胆囊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,其发病率逐年上升,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胆囊结石不仅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胆囊炎、胆源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,还可能成为胆囊癌的一个重要诱因。成都普济中医程文主任将从中医角度出发,解释这一问题。
一、胆囊结石的中医认识
胆囊结石,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,可归属于“胆胀”、“胁痛”等范畴。中医认为,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肝胆疏泄功能失调、湿热内蕴、气滞血瘀等密切相关。长期饮食不节、情志不畅、劳累过度等因素,均可导致肝胆气机不畅,湿热内生,进而形成结石。
二、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关系
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,胆囊结石确实会增加胆囊癌的风险。胆囊结石长期存在于胆囊内,会刺激胆囊壁,导致胆囊壁的炎症持续发作,进而可能引发胆囊壁的癌变。中医认为,湿热内蕴、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长期作用于胆囊,会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,形成瘀血、痰浊等病理产物,这些病理产物进一步积聚、化生,有可能成为癌变的物质基础。
三、中医对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防治思路
预防为主,调理体质:中医强调“治未病”,即预防疾病的发生。对于胆囊结石的预防,中医建议从调理体质入手,保持饮食均衡,避免过食肥甘厚味、辛辣刺激之品;保持情志舒畅,避免长期情志抑郁;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抵抗力。
辨证施治,综合治疗:对于已经形成的胆囊结石,中医主张辨证施治,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,采用中药内服、针灸、推拿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。通过调理肝胆气机、清热利湿、活血化瘀等方法,改善胆囊内环境,促进结石的排出或溶解。
重视随访,早期干预:中医也强调对胆囊结石患者的定期随访和早期干预。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症状持续发作或胆囊壁明显增厚的患者,中医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,以预防后期癌变的风险。
综上所述,胆囊结石确实会增加胆囊癌的风险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这一风险与肝胆疏泄功能失调、湿热内蕴、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。因此,中医强调以预防为主,通过调理体质、辨证施治和重视随访等方法,来降低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。同时,对于已经形成的胆囊结石,中医也主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,以促进结石的排出或溶解,保护患者的健康。身体如有异常情况,欢迎前往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咨询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