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胶质瘤,作为一种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,也被称为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。它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,发病率较高,尤其在青壮年人群中更为常见,发病高峰期通常出现在5-10岁或40-50岁。接下来,成都普济中医陈小平主任将详细地介绍这一疾病。
脑胶质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经外胚叶演变的胶质细胞。根据恶性程度的不同,临床上将胶质瘤分为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。低级别胶质瘤主要包括Ⅰ-Ⅱ级星形细胞瘤、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、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、神经节胶质瘤、少枝胶质瘤及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等。而高级别胶质瘤则包括Ⅲ-Ⅳ级星形细胞瘤、少枝胶质细胞瘤、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等。
脑胶质瘤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、位置、侵袭程度以及水肿程度和影响的脑区功能。常见的症状包括:
颅内压增高:由于肿瘤占位效应,患者可能出现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呕吐多为喷射状,与饮食无关,还可能伴有视物模糊、眼底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萎缩。
局灶性功能受损: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不同,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局灶性症状。例如,中央区附近的胶质瘤可能导致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、偏瘫、肢体麻木、癫痫发作等。语言功能区的胶质瘤则可能引起失语,表现为语言表达不能或理解困难。视神经胶质瘤可导致视力减退或丧失。
其他症状: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不振、乏力、情绪易怒等症状。随着病情的进展,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不清、嗜睡、昏睡甚至昏迷等严重症状。
脑胶质瘤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,包括手术治疗、放疗和化疗。
手术治疗: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方法之一。手术需要在保留神经功能的条件下,尽可能将肿瘤切除干净,以降低肿瘤细胞数量,缓解症状。切除的肿瘤还需进行病理活检,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。
放疗:对于病变程度较低或不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,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。放疗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的巩固治疗。
化疗: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、洛莫司汀胶囊、盐酸丙卡巴肼片等。根据病情的不同,可以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。
预防脑胶质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避免电离辐射暴露:电离辐射暴露可能导致DNA损伤,增加患胶质瘤的风险。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远离放射性物质及设备。
戒烟限酒: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都属于致癌物质,可诱发基因突变,增加患癌风险。建议尽早戒烟,限制饮酒量。
合理饮食与营养补充:均衡饮食有助于提供身体所需的抗氧化剂和其他有益化合物,降低癌症风险。提倡食用新鲜水果蔬菜,减少加工食品摄入,并适当补充维生素E、硒等可能具有抗癌作用的营养素。
定期体检: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,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查、头颅MRI等。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,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。
心理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: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,提高细胞变异的可能性。可通过冥想、深呼吸等方式减轻日常压力,保持心情愉悦。
总之,脑胶质瘤是一种严重的颅内肿瘤,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,可以有效控制病情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提醒,若出现相关症状,应及时就医,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