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医理论中,疾病的形成往往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、气血不和以及外界环境的侵袭密切相关。成都普济中医庞小平主任将从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角度,探讨胃癌是否具有遗传性。
一、胃癌的概述
胃癌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,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较高,尤其是东亚地区,包括中国、日本和韩国等。胃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,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,治疗难度大,预后较差。
二、胃癌的遗传性因素
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胃癌的发生确实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联。虽然大部分胃癌患者并不直接由遗传导致,但约1%~3%的胃癌与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相关,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和遗传性的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等。这表明,在某些特定家族中,存在特定的遗传变异,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。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并非决定性因素。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、多步骤、多阶段的过程,涉及环境、生活方式、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。因此,即使家族中有胃癌病史,也不意味着后代一定会患上胃癌。
三、中医视角下的胃癌与遗传
在中医理论中,疾病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。内因主要指人体的体质、脏腑功能等内在因素,而外因则包括气候、饮食、情志等外部环境的影响。对于胃癌而言,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、湿热内蕴、瘀血阻滞等病机密切相关。
从中医的角度看,遗传因素可以视为一种内在体质的倾向性。某些家族成员可能由于遗传而具有更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的体质,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。但这并不意味着遗传决定了一切,因为中医强调“天人合一”,即人体与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、改善饮食习惯、调节情志等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。
四、预防与干预
调整生活方式: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,有助于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。
改善饮食习惯:减少熏烤、腌制等致癌物质的摄入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保持饮食清淡,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。
积极治疗胃部疾病:对于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等胃部良性疾病,应及时治疗,防止病情恶化,发展为胃癌。
定期体检: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。
综上所述,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联,但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、改善饮食习惯、积极治疗胃部疾病以及定期体检等措施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。中医强调“治未病”,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干预,这对于胃癌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。因此,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,综合施策,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。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也提醒大家,如果身体有所不适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医,避免错过治疗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