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徐辉主任介绍:中医认为癌痛多因 “不通则痛”“不荣则痛”,前者是气血瘀滞、经络阻塞所致,后者源于正气亏虚、脏腑失养。
因此,内调以辨证用药为核心:
对于气滞血瘀型疼痛,中医常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,方中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,柴胡、枳壳行气止痛;
针对寒湿凝滞型疼痛,以乌头汤为主方,制川乌、草乌温经散寒,麻黄、细辛通络止痛;
若为气血亏虚引起的隐痛,则用八珍汤补益气血,标本兼治。临床实践显示,中药内服可使约60% 以上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。
外治法则借助药物渗透与穴位刺激,快速直达病所。
中医常用中药贴敷:比如将乳香、没药、马钱子等制成止痛膏药,贴敷于阿是穴(疼痛部位)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效;
此外,艾灸也是缓解虚寒性疼痛的手段,通过艾条温灸神阙、关元等穴位,温通经络,驱散寒邪。
“内调外治并非简单叠加,而是协同增效。” 徐辉主任强调,中药调理体质、改善气血,外治快速缓解症状,二者结合既能减少西药止痛药的用量及副作用,又能从根源上控制疼痛。从而帮助众多癌痛患者重拾生活信心,让他们在抗瘤路上走得更轻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