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晓玲主任指出,宫颈瘤是女性健康头号威胁之一,但很多人不知道:从宫颈病变到肿瘤发生,往往需要5-10年时间。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的专家吴晓玲主任告诉广大女性同胞:“防治宫颈瘤,关键不在‘治病’,而在‘养人’。日常调养筑起的‘隐形防线’,比任何药物都更持久。”
调养核心
中医认为宫颈瘤的根源在于“脾虚湿盛、肝郁气滞”。吴晓玲主任结合自身丰富的肿瘤诊疗经验指出:很多宫颈病变患者存在“脾虚”体质:
脾虚:运化失职,湿浊下注,损伤宫颈黏膜;
肝郁:气血瘀滞,形成“痰瘀毒结”的病理基础。
她强调:“补脾益气、疏肝解郁是防治宫颈瘤的‘总开关’,日常调养需围绕这两点展开。”
三大调养法则
饮食养脾:
忌生冷:冷饮、寒凉水果易伤脾阳,建议常食山药、南瓜、小米等黄色食物;
控糖分:高糖饮食助长湿热,可用茯苓、薏米煮水代茶;
补蛋白: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鱼肉)能修复宫颈黏膜,每周食用3-4次。
作息固本:
23点前入睡:子时(23-1点)是肝经排毒时间,熬夜会加剧肝郁;
每日静坐10分钟:通过冥想、深呼吸调节植物神经,缓解焦虑情绪。
情志疏肝:
避免“情绪内耗”:长期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,建议通过倾诉、书法等方式释放压力;
春季重点养护:多吃荠菜、香椿等“升发”食物,顺应肝气疏泄。
吴晓玲主任特别提醒:“调养需持续3个月以上才能见效,短期行为无意义。”